
2月10日,杭州“速冻形式”还在持续,早上艮山运河公园的气温依旧在零度左右。
“嘿、哈、呜……”几位游水爱好者打赤膊甩着肩膀、压着腿,嘴里喊出口号为自己鼓劲,好像喊出来就不冷了。
公园的这个约400平方米的池塘,是面向社会敞开的野外水域游水场,一直以来,也是野外游水爱好者的聚集地。
在下水进口旁,一块黑板上写着:今早气温-1.5℃,水温6.2℃,“这几天都是6℃左右的水温,对咱们终年冬泳的人来说,也是一种应战。”70岁的冬泳爱好者齐大爷表明,再冷也要坚持游,“我游20年了,一天不下水就浑身难过。”
这么冰冷的气候,这池塘里的水有多冷?记者把手放进水里试了下,坚持了半分钟不到就缩回来了,像是被针扎,手很快就麻了。别的,从冬泳大爷们的表情上能够猜到一二,他们不仅在入水前要大喊,还要咬紧牙关把水往身上淋,这么搞两三回习惯后,再深吸一口气,一头扎进水里。
“刚开始那口气要屏牢,动起来今后就暖和了,一次能够游个几百米。”齐大爷说,水平高一点的人,能够接连绕池塘游好几圈才歇息,期间还能自在改换泳姿。
大约游了七八分钟,齐大爷就上岸快速披起浴巾,他计划休整一下再游。岸边的棚子里,四五人正在谈天,他们大都相识多年,是几个民间冬泳队的老队员。
其间两人穿得很厚,不像是要游水的。打听后得知,本来这个野外游水区还有一个自治办理小组,每天除了自己游水训练以外,还担负现场办理和安全保证的职责。
“野外冬泳门槛仍是有点高的,光会游水不可,得有冬泳经历。”73岁的杭州三潭晨泳队的朱大爷坦言,野外冬泳和室内泳池彻底不同,在冰冷的气候下,动作会变缓慢,没有冬泳经历的人,参加这种野外游水危险性大增,“由于身体短时间习惯不了。”
“所以假如想测验的人,主张先在浅水区域练一段时间,并带好‘跟屁虫’或其它救生浮具。”朱大爷说,身体有任何不适或许变冷的感觉,就不能在水里了,不要逞强。环绕池塘的十多块警示牌和水边一米多高的玻璃围墙,能够阐明野外游水的风险性。
当然优点也是许多的,“冷水影响会加快心跳,加快血液循环,协助训练心肺功用。”朱大爷很是骄傲,他表明晰自己几十年冬泳下来,身体健康,也很少患病,“感觉自己才50岁。”
尽管气温很低,来冬泳的人还真不少,我们把包往椅子上一放,换装、热身、入水……一套动作行云流水。“和吃饭相同,早中晚这三个时间段人数最多,均匀下来每天有上百人来游。”朱大爷和记者说,来这儿冬泳的除了邻近居民,还有好多是特地从城西、下沙等地赶来,“杭州答应游水的天然水域不多,人多点也很正常。”